2022年10月份的时候,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进行了新一轮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当然此次改革会影响一部分人的利益。主要是那些在改革前就参加工作,没有自行缴纳养老保险,改革后又从岗位上退下来的人。为了确保改革能平稳过渡,相关部门特别设立了10年的过渡期,那些在2022年9月30日前参加工作、2022年10月1日后从岗位上退下来的人,在2022年到2024年这10年间,可以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一笔价值不等的过渡性养老金。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过渡性养老金=养老金计发基数x社保平均缴费指数x账户前工龄(视同缴费年限)x过渡性养老金计发系数,有极个别地方的过渡性养老金是按照别的方式计算,这里就不一一论述了。
能领取过渡性养老金的这部分人,我们称之为退休中人;在此之前退休的人叫退休老人,养老金按照老办法领取;同样在此之后退休的人叫做退休新人,养老金直接按照新办法发放。那么问题来了,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老人、中人、新人的养老金计发和领取待遇,有什么样的区别,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
第一,老人的养老金计算方式
老人的养老金是由地方财政发放的,各地的实际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发放的比例也不尽相同。一般工龄越长的人,缴费年限就越长,相应的计发比例就要高一些。具体的计算方法,是本人的基本退休工资,与当地的计发比例相乘。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王大爷的基本工资是4000元,王大爷所在城市的计发比例是90%,那么王大爷的基本养老金就能领取3600元(4000×90%)。当然一般情况下真正到王大爷手里的退休金,要比3600元多一些。因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最低发放基数,从2005年起就开始上涨,虽然上涨的幅度近些年来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不可否认人们到手的真金白银就是增加了。再加上其它各项福利补贴,到手的退休工资会更多一些,如果地方经济发展程度比较好的话,到手五六千不成什么问题。
第二,中人的养老金计算方式
就像前面说到的,退休中人除了能领取个人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还能领取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65岁为101);基础养老金=所在地区养老金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过渡性养老金=养老金计发基数x社保平均缴费指数x账户前工龄(视同缴费年限)x过渡性养老金计发系数,是在发放退休待遇老办法的基础上,额外发放新办法比老办法高出的一定比例。
2022年10月到2022年12月退休的人,增发比例为10%;2022年退休的人增发比例是20%;2022年的增发比例为30%,一直到了2024年就增发完毕了。但由于过渡性养老金的计发比较复杂,时至今日很多城市还没有理清该怎么发放,以及用哪部分资金进行发放。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没有理清,那么就算你2022年10月份退休,可能时至今日都还没领取到这笔过渡性养老金。不过大家也不要操之过急,现在已经是2023年了,再过不到两年的时间,退休中人的养老金补发工作就要画上句号。为了按时按量完成任务,社保部门也会加快该项工作的进展,再者说攒了这么些年的钱,到发钱的时候,自己说不定可以领取到十几甚至几十万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单听这些概念大家还不是很清楚,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进行计算,这样看的更直观一些。首先大家应该知道,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能领取独一份职业年金,其跟养老金不一样,职业年金领完即止不能再领。假设刘大娘按照养老金计发老办法计算,个人到手的养老金只有4000元,再加上职业年金800元,那么总共到手的养老金有4800元。她2022年正式从岗位上退下来,就像前面说到的2022年的返还比例为40%,那么刘大娘最终到手的养老金,就能领到4320元=4000+(4800-4000)×40%。当然这只是一个个例,要想知道自己的过渡性养老金具体为多少,大家可以自行代入相关的数据计算。
第三,新人的养老金计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