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部分高校已取消毕业前“清考”,上大学别再想“混日子”
    上课不听讲,考试挂科学分不够不着急,还有补考“清考”来补救?今后这些大学生毕业前的“保护墙”或许将不复存在。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高校提升学业挑战度,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近日记者走访广西多所高校发现,部分学校已取消了毕业“清考”,多数学生对此表示支持。
    政策:取消毕业“清考”,我区部分高校已实施
    教育部在日前印发的《意见》中提出,高校要提升学业挑战度,强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和教学考核等方面的质量要求,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科学确定课堂问答、学术论文、调研报告、作业测评、阶段性测试等过程考核比重。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
    什么是“清考”?为何它会在《意见》中被特别提出?记者了解到,“清考”是大学的一项特殊补考制度。一些大学生期末考试没有通过,如果补考还没过,重修考试仍然没有通过,毕业前还会有一次考试机会,这就是“清考”。因此,“清考”对于频繁挂科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毕业前的最后一道“保护墙”。
    近日记者对我区多所高校进行了采访。部分高校已经取消毕业前的“清考”,一些高校从今年开始还取消了补考。
    过去,广西大学会在学生毕业前组织一次“清考”。但这样的“清考”存在弊端,部分学生觉得毕业前有“清考”,会存在侥幸心理,并产生依赖情绪,对学业不太上心。还有部分学生会不重视重修,想等最后的“清考”,一旦“清考”也不过再想重修时,该学期已经过半,不利于学校理顺教学和教务的关系。因此,该校在建设“双一流”过程中,经过调研后决定取消毕业前的“清考”,并于2017年11月下文通知到学生。今年6月,广西大学又取消了补考。
    广西民族大学也早在2015年就取消了毕业前“清考”制度。记者从该校教务处了解到,为进一步整治学风,学校于去年12月12日印发了实施办法,全面取消补考。从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所有本科学生考核不及格的课程,不再安排补考,只能通过重新学习获得该门课程学分。此外,广西医科大学自2019年起也取消了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
    记者从自治区教育厅获悉,我区共有36所普通本科院校,另有一所职业本科院校,目前正在根据教育部《意见》,拟订广西的实施意见。
    反响:政策获多数学生点赞,有压力但能督促学习自律
    挂科不能补考,毕业前不能“清考”。高校大学生对于这样的政策有何反应?记者采访发现,大部分大学生都赞成取消毕业前的补考和“清考”,普遍认为虽然学习上会有一点压力,但会促使每个同学都认真对待每门课,在大学四年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觉得很好,可以让那些不好好学习的同学有危机感。”广西民族大学大三学生小林认为,取消毕业前“清考”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让学生忙起来。小林上大一大二年级时学校还有补考政策,身边一些同学上课不认真,学习兴趣也不高,还影响到其他同学。自从学校取消补考以后,教室里的学习氛围好了很多。
    今年考入广西大学读研的小张,对于取消“清考”表示赞成。“在西大读书只要稍微用点心,不挂科并不困难。”2017年小张从西大自动化专业毕业,如今他再次进入西大学习,有的本科同学仍未毕业。原因是天天玩游戏,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少,该过的科目没过,“清考”都没用。他认为,按高考考进西大的成绩,大家毕业是没有问题的,最主要还是自己对学习没上心。
    也有一部分同学对此感到焦虑。“有点怕怕,以后完成作业要认真了。”南宁师范大学大二学生小梁告诉记者,她身边一些同学考试挂科,多与平时的出勤率和作业完成情况有关。按照该校规定,出勤率和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大概各占总成绩的40%。过去一些学生认为考不过还有补考,所以对待上课、做作业的态度都比较疲沓。如今少了补考机会,或许很多同学会寄希望于在平时表现上“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