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大连疫情处于“胶着期”。此前一日的12日,大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0例。
除了“胶着期”这个字眼,我当天还注意到了吴良有的下一句话:“病例主要集中在庄河市,没有扩散到大连市之外的地区。”
11月15日,大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秘书长衣庆焘也说了两句非常重要的话↓↓↓
大连疫情防控实现了重要转机。
大连做到了疫情“零外溢”。
今天早上,省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消息,17日0-24时,大连新增本土病例已降至4例。
“没有扩散到大连市之外的地区”“零外溢”,我把这些字眼发给在沈阳的大学同学,她语音回复的语气里带着由衷的敬佩:“大连人,真讲究!”
真的
大连人,心里总是想着别人

记忆的闸门拉回到13年前。
2008年5月18日晚上,广电中心剧场,大连市在这里举行了汶川地震赈灾晚会。这不是一台文艺晚会,而是全方位展现了大连支援汶川的从面到点、从点到面。
当时在现场采访的我如今依然清晰记得的,是一位大连妻子与支援汶川的丈夫在现场的隔空连线;是我在即将出发的第二批大连救援医疗队里看到的老同学的身影;更是我至今不能忘记的两个数字:
◆ 当天晚会募集到的企业及个人捐款达6000多万元。
◆ 仅仅不到六天,大连全市向汶川捐出了两个亿。
而大连,并不是一座体量很大的城市啊。那篇报道的题目是《伟大的爱心凝聚为伟大的城市精神》。

2020年的元宵节,尽管一次次被提及,一次次见诸媒体报道,似乎每个大连人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是它在我们心中依然无法忘却、无法替代。4小时集结500名医护人员+11名医疗保障人员、4架包机连夜驰援武汉,真的不是每一座城市都能做到如此。

心中有光,无畏无惧。大连人一次又一次,把自己化作了飞越黑暗的那道光。
而这一次,大连人将这束光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大连在11月4日发现庄河一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后,毫不迟疑第一时间启动全地区疫情防控,并全力阻断疫情扩散链条,4日、7日、9日连发三次”非必要不离连“通告,不仅仅体现了“大连智慧”,更体现了“大连担当”。具体执行中,如有重大疾病等确需离连的,需由单位负责人和居住地街道社区开具公函,在体现人性化的基础上以制度进行约束,而通达明理的大连市民均默契地遵从着、配合着。

“把疫情锁在我们这里”
成为每位大连人
此时此刻的同一心念
有这样一组数字,看了不禁让人既心疼又感佩:正常时期,大连的空港、铁路、港口、公路等各交通枢纽日均离连人数为2.6万余人,此次疫情防控,经过持续有力的排查管控,到11月15日,当天各交通枢纽共发送旅客仅为207人,比管控前下降了99.2%。

如果说交通枢纽的清冷、全市交警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交通运输保障、全市无数医护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再次出发守护家园,这些是我们能够看到、感受到的,那么还有大量市民看不到的场景,比如,疫情的流调溯源,早一分钟排查清楚就少一个感染者,于是,疾控中心的同志们全是24小时工作制,一组人一跟到底,与时间赛跑,追踪病毒,成为疫情防控中的“福尔摩斯”……

从疫情发生到现在,我和我身边很多大连人的生活状态都没有太多的变化。虽然很多方面一定会有一些影响,但是基于对城市的信任与热爱,大连人从容有序地一步步接近战胜疫情的那一天。
上周末的午后,排在核酸检测的队伍中,我从社区志愿者的脸上丝毫看不到焦躁与局促,看到的是特别阳光特别有亲和力的笑脸,听到的是他们对老人和小孩温暖叮嘱的话语。艰辛和不易,被他们默默抛到了身后,留给了自己。

但其实,每个大连人都看得到这些艰辛与不易。
那是这座城市向上生长的力量之源。它是付出,更是责任。它是根基,也开枝散叶,开花结果。它让城市的每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自动自发地成为疫情防控的积极因子与热力,自动自发地屏蔽与清除那些可能的消极因素,在自强、自优、自洽的同时,用有力的双臂抱紧自己,成全他人。

如果有人问这是为什么,我会说,因为大连人真的有海一样宽广的胸怀,和对“大连”这两个字弥足深厚的爱。

待到最美的时光回到身边
欢迎来大连做客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轶
图片: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华
原标题:《大连人,心里总是想着别人》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