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下称《目录》)、《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新版目录,将“美术与书法”正式列为专业学位,可授博士专业学位。一时间 “书法无学”的争论此起彼伏。此次目录调整带来怎样的影响,书法专业博士将如何培养,日后可能增多的书法高等教育人才能否被就业市场容纳?诸多问题也迎面而来。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祝帅向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表示,今年的学科目录和2011年颁布的版本比较起来看,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就是新增了几个艺术门类——书法、戏曲和曲艺,它们是艺术学的学科门类下新增加的艺术门类,“艺术专业博士从无到有”。他认为,这一调整体现了我们国家的学科设置的制度自信。
调整意义何在?
增强了对“专业学位”的重视 体现了学科设置的制度自信
对于此次《目录》中关于书法的调整,有一种传播颇盛的说法——“书法正式成为一级学科”。对此,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祝帅作出澄清:“此次学科目录调整并非如书法界约定俗成的说法,即‘书法升级为一级学科’,相反,此次连上一版学科目录中已有的‘美术学’一级学科都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一级学科(艺术学)和六个专业学位(美术与书法即是其中一个专业学位)。”但他向记者表示:“书法的地位确实提升了,以前目录里没有书法,现在有了,但书法的地位不是提升为一级学科,而是和一级学科并列的专业学位”。
据祝帅介绍,此次《目录》的调整,只针对研究生教育的专业学位招生,但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层次最高的国民教育形式,其调整将对整个学术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很多其他目录也将参考该《目录》,具有示范和引导效应。此次“书法与美术”成为专业学位,“等于是国家在研究生教育里重视了书法,进而书法在社会上一系列随之而来的提升也都会发生”。
此次《目录》的一个重要调整,是增强了对“专业学位”的重视。祝帅指出,艺术门类下“专业学位”的数量首次超过“一级学科”,且直接出现在正文而非附录中,专业学位的学位授予级别也从硕士提升到了博士,他称之为“从无到有的艺术专业博士”。
此外,祝帅指出,今年的学科目录和2011年颁布的版本比较起来看,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就是新增了几个艺术门类——书法、戏曲和曲艺,它们是艺术学的学科门类下新增加的艺术门类。他认为,这一调整体现了我们国家的学科设置的制度自信。
他解释说,这些学科过去没有列入学科目录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科”本身是从西方传来的,不是中国特有的。“这次学科目录里面新增加的书法、戏曲和曲艺,可以说都是中国特有的艺术门类。一些中国有西方没有的学科,在学科目录里面也加以强调和重视,体现出我们的文化自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解读。”
如何培养书法博士?
设置了博士后,会让书法人才分流 要避免培养出只会动嘴皮子的人
如何培养和检验书法专业博士的培养质量,同时避免书法文化性的忽略,仍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祝帅指出当下书法界对于书法专业学位博士的培养还处于一个摸索阶段,“怎么培养国家没有明确,这就是我们下一步要开展研究的工作,而且这是一个非常急迫的工作,一定要做的工作。”但他也指出了可以实践的方向,比如拓展书法实践的边界观念。他指出,人们有一种思想惯性,觉得只要是研究生就要写论文,专业学位得到强调之后,在以后的培养上,完全可以试验一种不写论文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授予方式,专业学位人才可以凭借实践来获得学位。其中,书法实践并不局限于书法作品的创作,也包括书法字体设计、书法文字创意、书法的国际传播、书法进入大众传媒等。在抽检时,可能就是抽检他们的书法创作、国际传播的一次实践等。
祝帅认为,设置了专业学位博士之后,会让书法人才分流。“以后如果是做理论研究的博士,完全不设实践课或者只设最低限度的实践课就可以了。反之亦然,以专业学位培养的书法博士,他的理论课就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它的理论不是纯书法史的理论,有可能是一些书法应用的理论,比如说怎么样来评价书法,怎么样用书法进行好国际传播,这种应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