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中国朋友不远万里来这里投资建厂,为我们搭建了通向富裕的桥梁。”在位于埃塞俄比亚杜卡姆市的东方工业园,数百名当地员工正在流水线上专心工作。
近年来,东方工业园见证了中埃塞务实合作深入发展,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除了东方工业园,中方参与投资或建设的工业园在埃塞俄比亚已有10多个。这些工业园对扩大当地就业、助力经济转型等发挥着巨大作用,越来越受到当地人的欢迎。
与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暴力掠夺殖民地、以其他国家落后为代价的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2022年8月31日,福建首趟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从福州江阴港站开出。
8月31日,一列装载着茶叶、化肥原材料等货物的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从中国福州江阴港站出发驶往老挝万象。福建开出了首趟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同老挝领导人一道作出了共建中老铁路的重大决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6年后,一条1035公里的现代化铁路让天堑变通途,老挝实现了从“陆锁国”变“陆联国”的梦想。
“中国不是第一个说要来老挝修铁路的,但却是唯一实实在在来老挝修好了铁路的。”面对沧桑巨变,老挝人民感慨万千。
2022年秋,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历经9年耕耘,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老挝人民的铁路梦成为现实,柬埔寨进入“高速公路时代”,马尔代夫有了跨海大桥,白俄罗斯有了自己的轿车制造业,非洲有了电气化铁路和轻轨……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
△ 2022年12月17日,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参加中国援助巴新菌草和旱稻技术项目第9期培训班的当地民众结业。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家庭主妇扎卡阿博里2022年仅种菇一项,就收入1.5万基纳,约合2.7万元人民币,比传统种植咖啡和蔬菜高出10倍还多。
在当地,来自中国的菌草家喻户晓:既能用来种菇,又能用于改善生态,被当地农户视为“神草”。不少人给孩子取的名字,也有“菌草”二字。
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20多年前的一件往事。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接待了来访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省长拉法纳玛。“我向他介绍了菌草技术,这位省长一听很感兴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当国家副主席以后,到南太,到非洲,到南美洲继续推广菌草。现在这个技术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给当地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机会。”
“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大批务实合作项目加速落地,带动经济发展、惠及民生福祉。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2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货物贸易额近11万亿美元,双向投资超过2300亿美元。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认为,当前全球化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成为全球化发展的引擎。
“起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进博会,却被现场深深震撼。中国大市场的机遇,就这样鲜活地摆在面前。”今年,德国肖特集团报名参加了第五届进博会。
引进高端生产线、设立药用玻管厂、成立亚太区研发中心,与进博同行4年多,肖特的展位面积扩大5倍,同时扩大的,还有对中国开放机遇的信心。